《包容》 (Intolerance),1916年上映的史詩級電影,由D.W.格里菲斯執導。它以其宏大的敘事結構、令人驚嘆的拍攝技術和對人性的深刻探討而聞名於世,被譽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。儘管片名取為「包容」,但本片並非單純歌頌包容的議題,而是通過四個不同時代的故事來揭示人類歷史中不斷重演的 intolerance (不包容) 和其帶來的悲劇性後果。
劇情結構:巧妙交織多個時代故事
《包容》的劇情結構非常獨特,它將四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交織在一起,分別為:
-
巴比倫時代: 講述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對猶太人的迫害。
-
基督教時期: 以耶穌受難為背景,描繪了羅馬帝國對基督徒的残酷迫害。
-
法國聖巴多洛買大屠殺: 講述了1572年法國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爆發的宗教衝突,以及無辜百姓遭受的屠殺。
-
現代美國: 以一個現代社會中的愛情故事為背景,展現了因偏見和不信任而引發的悲劇。
格里菲斯通過巧妙的剪輯和轉場,將這四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串聯在一起,共同展現出人類歷史中「不包容」所帶來的悲慘結果。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不僅使影片更加生動有趣,也加深了觀眾對影片主題的思考。
演員陣容:時代巨星的精彩演繹
《包容》集結了當時好萊塢最耀眼的明星,包括:
角色 | 演員 |
---|---|
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| 康拉德·奈格爾 (Conrad Nagel) |
耶穌 | 亨利·伯恩斯 (Henry B. Walthall) |
法國貴族 | 艾達·霍普 (Ida Hope) |
美國青年 | 弗蘭克·麥唐納 (Frank McGinnis) |
他們精湛的演技和充滿感染力的表演,為影片增添了濃郁的人情味,使觀眾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。
製作特色:創新技術的運用與藝術性完美結合
《包容》在拍攝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格里菲斯利用當時最新的攝影技術和特殊效果,創造出許多令人驚嘆的畫面,例如:
-
大規模場景拍攝: 影片中多次出現數千人參與的大場面,展現出宏偉壯觀的史詩氣勢。
-
特寫鏡頭的運用: 格里菲斯善用特寫鏡頭來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,使角色更加真實生動。
-
平行剪輯技術: 格里菲斯將四個時代的故事巧妙地交織在一起,利用平行剪輯技術來強化影片的主題,並提高觀眾的觀影體驗。
主題探討:對人性的深刻思考
《包容》不僅是一部技術創新的電影傑作,更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和社會議題的電影。影片通過四個不同時代的故事,揭示了「不包容」所帶來的後果,包括戰爭、迫害和暴力等。格里菲斯希望透過這部電影,警醒人們要學會包容和理解,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《包容》自上映以來一直受到廣泛的赞誉和研究,被認為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。它不僅影響了後來的電影製作,也為觀眾帶來了一次深刻的人性思考之旅。即使時隔百年,這部電影仍然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,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回味。